張老師
熟悉國內藝考和國外的藝術留學環境,10年教育行業工作經驗
一、學校概況(詳見附件)
二、藝術類專業概況(詳見附件)
三、專業介紹(詳見附件)
四、招生計劃
我校2021年藝術類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具體招生專業及計劃如下:
專業名稱 |
層次 |
計劃 |
|
設計學類 |
含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美術學、動畫和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 |
本科 |
830 |
表演 |
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 |
本科 |
60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本科 |
80 |
|
廣播電視編導 |
本科 |
80 |
|
合計 |
1050 |
注:各省(市、自治區)招生計劃以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計劃為準。
五、藝術類專業考試
1.設計學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考試
我校2021年設計學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均使用各省統(聯)考成績為依據進行錄取,報考我校藝術類專業考生需參加所在省份組織的統(聯)考科類可在我校招生信息網查詢。
2.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考試
我校2021年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使用校考成績為依據進行錄取,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區)如統一組織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考試(以下簡稱“統考”),考生須參加統考且取得統考合格證,并符合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藝術類招生規定,方可參加我校單獨組織的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課考試(以下簡稱“校考”);如未組織統考,考生可直接報名參加我校校考。校考工作安排將于我校招生信息網另行通知。
六、錄取原則
1.外省考生錄取原則
對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體檢合格,統(聯)考專業課成績合格(使用校考的專業和省份必須校考專業課成績合格),文化課成績達到考生所在省藝術類專業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按照下述原則來錄取:
(1)設計學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文化課成績(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40%]+[專業課統(聯)考成績(按比例折合成百分制)×60%]=綜合總分,按綜合分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2)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按專業課校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注:若部分省份對藝術類專業規定了專業成績認定辦法、錄取原則等,按照其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執行。
2.陜西省考生錄取原則
根據陜西省教育考試院、陜西省招生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做好2021年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陜試普招[2020]24號)文件精神,在考生文化課和專業課成績均合格的基礎上,按照以下原則錄取:
(1)設計學類:按陜西省美術類專業課統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2)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按高考文化課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3)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按專業課校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錄取。
七、學費標準
按照陜西省教育廳、物價局、財政廳聯合下發陜教資[2006]53號文件規定,我校藝術類專業學費標準為:設計學類(含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環境設計、美術學、動畫和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均為9000元/年;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均為11000元/年。學費標準如有變動,以物價主管部門最新批復為準。
八、其它事項
1.凡被我校錄取的新生,報到時須憑專業課考試準考證、文化課考試準考證、身份證及錄取通知書辦理報到手續,上述材料缺一不可,務請妥善保管。
2.新生入學后三個月內,學校按照國家招生工作規定和錄取標準對新生進行入學資格復查,復查不合格或有弄虛作假、徇私舞弊行為者,取消其入學資格,并報所在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記入其高考誠信電子檔案。
3.學校設有綜合素質獎學金和20余項專項獎、助學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申請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國家信用助學貸款及精進助學金等資助項目,同時學校采取勤工助學、困難補助和減免學費等諸多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詳情見我校招生信息網。
西安工程大學2021年藝術類專業和各省統考科類對應關系
我校2021年藝術類招生專業面向全國招生,招生專業為設計學類、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
根據我校藝術類專業錄取原則,報考我校設計學類、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等專業的考生,須參加生源省份組織的省級統考;報考我校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的考生,如生源省份組織省級統考,考生須參加統考且取得統考合格證,并符合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藝術類招生規定,方可參加我校單獨組織的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課考試;如未組織統考,考生可直接報名參加我校校考。
我校藝術類專業對應的省統考科類請點擊(藝術類專業和各省統考科類對應關系查詢),2021年具體招生專業及招生計劃以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計劃為準。
附件一、學校概況
西安工程大學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基礎雄厚、辦學特色鮮明的綜合性高等學校,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以紡織服裝為特色的高校。學校現有金花、臨潼兩個校區,占地108萬平方米,設有15個教學單位。現有實驗室13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7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公共服務平臺1個,省級創新創業基地1個。學校歷經100余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紡織、服裝為特色,工、理、文、管、經、法、藝術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高校。學校現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陜西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陜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高校、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高校,陜西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研究生30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學校于1928年開始培養本科生,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首批批準的學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聯合培養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12個。陜西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1個,省級優勢學科3個,省級一流學科1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特色學科1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省級精品課程及資源共享課程31門,省級在線開放課程1門,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2個。學校現有本科專業62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5個。學校辦有面向全國發行的國內核心期刊《紡織高校基礎科學學報》和《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學校擁有一支由1200余名專任教師組成的積極進取、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學家5人,“經緯學者”講座教授5人,博士、碩士生導師590人,正副教授600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7人,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3人,陜西省教學名師15人,陜西省特聘專家29人,陜西省“特支計劃”、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專家等5人,陜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計劃7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陜西省“三五人才”、陜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英才支持計劃、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紡織學術帶頭人等13人,陜西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高校優秀青年教師、青年科技標兵、優秀青年科技新星、高校“巾幗建功”標兵、“三八”紅旗手、陜西青年五四獎章、陜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師、陜西省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標兵及骨干、西安之星等40余人。
近年來,學校承擔省部級教育教學研究項目100余項;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30余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出版教材740余部,獲得省部級優秀教材30余部;承擔國家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創新項目10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1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96項,學術論文被SCI、EI、ISTP收錄2400余篇。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全力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學校與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余所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雙學位聯合培養項目可選擇學校已達19所。近年來,選送赴國外交流或參加雙學位聯合培養學生500多名;教師出國進修、交流350多人次,邀請國(境)外專家學者來校任教、講學、訪問900多人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3項,承擔國際科研合作項目30余項,主辦或承辦“中國國際毛紡織會議”等大型國際學術會議20余次;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交流,舉辦“國際青年導演交流會”“中巴經濟走廊文化大篷車西安段”活動,成立“陜西省教育統計數據研究中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等。
學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秉承“實業報國,負重奮進”的辦學傳統,踐行“厚德弘毅、博學篤行”的校訓,形成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和“崇真尚美、經緯天下”的大學精神。近年來,先后獲得陜西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委”“綠色學校”“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稱號,連續多年獲“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稱號,學生參加科技文化活動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720余項。
不忘初心擔使命,只爭朝夕再出發。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發展以及紡織行業轉型等重大機遇,深化綜合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加強企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實力,奮力書寫新時代學校發展新篇章,繼續朝著特色鮮明、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邁步奮進。
附件二、藝術類專業概況
學校藝術類專業始于1985年服裝設計專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多層次、多規格、多學科、藝術與工程相結合的辦學特色,包含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美術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動畫、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等10個本科專業。
目前,藝術類有1個一級學科和1個專業學位類別可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分別為設計學(學術型)和藝術碩士(專業學位)。設計學下設設計藝術學、傳媒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設計3個二級學科專業,畢業授予藝術學碩士學位;藝術碩士下設戲劇、戲曲、廣播電視、美術、藝術設計5個專業領域,畢業后授予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此外,我校藝術類所有專業均可推薦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
學校現有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省級培育一流學科、省級一流專業、省級教學團隊、省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已成為西部最有影響力,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特色學科專業群,詳見下表:
類別 |
名稱 |
國家級眾創空間 |
西安市時尚文化創業產業園 |
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
表演、動畫 |
陜西省培育一流學科 |
設計學 |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省級教學團隊 |
服裝與服飾設計教學團隊 |
省級精品課程 |
服裝流行與設計 |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
針織服裝專題設計 |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
服裝綜合實踐實驗教學中心 |
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
西安工程大學-麗晶維珍妮校外服裝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
學校重視學術交流,多次參與國家“多彩中華”國際文化交流項目,舉辦了中韓服飾文化研討會、國際青年導演交流會、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授予的“中國時裝設計育人獎”、“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和“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優秀指導教師獎”等多項大獎,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在長期的辦學中,學校積極探索實踐藝術教育與工程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科學素養及創新意識。藝術類學生在時裝設計大賽、職業模特大賽、包裝創意設計大賽等國內外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
序號 |
專業年級 |
姓名 |
獲獎年份 |
參賽名稱及獲獎名次 |
1 |
200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辰 瑜 |
2011 |
第51屆國際小姐中國區總決賽最佳T臺獎和十佳稱號 |
2 |
2009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李 雪 |
2011 |
2011第十屆中國職業模特大賽冠軍 |
3 |
2008級廣告藝術設計專業 |
姚若琳 |
2011 |
第六屆中國國際經編大賽經編禮品設計大賽金獎 |
4 |
2010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
張 晨 |
2011 |
第六屆“科訊杯”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中榮獲杜比實驗室最佳5.1環繞聲音效獎 |
2008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
蔣 琳 |
|||
5 |
2011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李 瑩 |
2012 |
2012年國際旅游小姐陜西賽區冠軍,中國賽區季軍 |
6 |
2012 |
2012年環球國際小姐亞軍 |
||
7 |
2010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白云潔 |
2012 |
2012年模特線路全國高校服表專業學生邀請賽全國冠軍 |
8 |
2011級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
陳 萍 |
2012 |
全國校園風采藝術節青年A組播音主持專業金獎 |
9 |
2009級攝影專業 |
龐雯靜 |
2012 |
2011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二等獎 |
10 |
2009級工業設計專業 |
房 怡 |
2012 |
全國大學生藝術設計大賽 “南京青奧會專題設計大賽”火炬組三等獎兩項,優秀獎一項 |
11 |
2012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胡 越 |
2013 |
2013國際旅游小姐中國總決賽十佳 |
12 |
2010級針織服裝藝術設計專業 |
潘高云 |
2014 |
第三屆“石獅杯”全國高校畢業生服裝設計大賽國家級金獎 |
13 |
2012級美術學專業 |
康 文 |
2014 |
第七屆全國美育成果展一等獎 |
14 |
2011級裝潢藝術設計專業 |
戴隆隆 |
2014 |
2014中國包裝創意設計大賽一等獎 |
2011級產品造型設計專業 |
蔣志昂 |
|||
2011級裝潢藝術設計專業 |
武 碩 |
|||
15 |
2012級環境設計專業 |
林曉峰 |
2014 |
2014“九牧王杯”第19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 |
16 |
2009級內衣班專業 |
李 俊 |
2015 |
2015“魅力東方”第三屆中國國際內衣創意設計大賽二等獎 |
17 |
2012級服藝專業 |
戴 盼 |
2015 |
2015世界禮儀服飾設計邀請賽暨中華杯禮服設計大賽金獎 |
18 |
2015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王 雪 |
2015 |
第二屆絲綢之路形象大使選拔大賽亞軍 |
19 |
2012級動畫專業 |
楊典晶 |
2015 |
首屆萬峰林國際微電影盛典一等獎 |
20 |
2015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王弘宇 |
2015 |
2015第二十一屆中國模特之星大賽男模組冠軍 |
21 |
2017 |
2017年度中國首席模特,2017年度“最佳職業時裝模特”獎 |
||
22 |
2016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王浩鎂 |
2017 |
第29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中國總決賽季軍 |
23 |
2017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趙元新 |
2017 |
第29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中國總決賽最佳民族服裝獎、最佳才藝獎、網絡人氣獎 |
24 |
2018 |
2018環球生態小姐中國總決賽冠軍 |
||
25 |
2018 |
2018中國大學生攝影模特大賽二等獎 |
||
26 |
201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李欣妍 |
2018 |
第30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中國總決賽亞軍 |
27 |
2014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
曾 成 |
2018 |
“漢帛獎”第26屆中國國際青年設計師時裝作品大賽中獲得金獎 |
28 |
2012級動畫專業 |
張瑞濤 |
2018 |
第十六屆韓國釜山國際(ECO)藝術節亞洲設計大賽優秀動畫片獎 |
丁曉梅 |
||||
劉偉兵 |
||||
王小芮 |
||||
29 |
2015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
張鈺 |
2019 |
第24屆中國設計新人獎 |
30 |
2015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
劉英南 |
2019 |
俄羅斯太平洋時裝周青年設計師大賽一等獎 |
31 |
201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高菲 |
2019 |
2019國際旅游小姐中國總決賽亞軍 |
32 |
201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李欣妍 |
2019 |
2019世界超模大賽中國亞軍 |
33 |
201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李孟重 |
2019 |
2019第十九屆中國職業模特大賽亞軍 |
34 |
2016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王浩鎂 |
2019 |
2019亞洲旅游形象小姐大賽冠軍 |
35 |
2017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
馬瑞松 |
2020 |
ACA世界大賽中國賽區一等獎 |
36 |
2017級產品設計專業 |
牛子儒 |
2020 |
新加坡金沙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 |
37 |
2018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徐子敏 |
2020 |
2020環球華裔小姐季軍 |
38 |
2019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孫婧茹 |
2020 |
WSMC2020世界超模大賽中國賽區總決賽季軍 |
39 |
2019級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
宋昊鵬 |
2020 |
2020龍騰精英中國職業模特大賽總決賽季軍 |
附件三、專業介紹
以下專業均按藝術類招生,本科,學制四年,畢業后授藝術學學士學位。成績優秀者,可直接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1.設計學類(含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美術學、動畫和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按大類招生,統一按設計學類錄取,入校后根據各學院專業設置情況再確定具體的專業。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服裝行業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人文藝術及工程素養, 具有服裝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產品設計與研發企劃等方面的知識和實踐能力,藝工結合,具有較好的行業認知和國際視野,具有分析和解決服裝領域相關設計問題的能力、良好的外語及服裝領域計算機知識應用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能夠從事服裝設計、品牌策劃、產品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集于一體的服裝設計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設時裝設計、針織服裝藝術設計、時尚形象與陳列設計、服飾品設計四個專業方向和一個卓越設計師計劃。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設計時尚行業綜合設計的需求,具有良好的藝術設計思維、扎實的設計操作能力,掌握較強的視覺傳達設計能力和相關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能力的創新應用型專業人才。核心課程有插圖設計、視覺品牌形象設計、書籍形態設計、包裝設計、信息可視化設計、招貼設計、UI設計。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夠在設計公司、時尚品牌行業、及政府相關部門,從事印刷媒介視覺傳達綜合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與開發、設計教學等的工作。優秀畢業生可推免試推薦或繼續攻讀視覺傳達設計理論與實踐等相關學科碩士學位。
環境設計專業
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具有一定實際應用能力,從事相關領域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專業人才。本專業現有教師16人,師生獲得國內外獎項一百余次,多次斬獲陜西省室內裝飾設計大賽金獎、銀獎;入圍世界設計獎項德國“紅點獎”。圍繞本專業建設,設置室內設計課程模塊與風景園林課程模塊。主要課程有中外建筑史、工程識圖與制圖、建筑CAD、辦公空間設計、展示設計、酒店空間設計、室內陳設設計、光環境設計、人居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植物學設計、景觀小品設計等。實踐環節:專業設計實踐、工藝工程訓練、社會實踐、創新創業訓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
產品設計專業
本專業是多種學科知識交叉,學術探索與實踐創新并重的綜合性創新應用型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產品設計行業發展需求,具備從事環境軟裝飾、產品造型及功能的創新設計與開發和綜合展示能力的創新應用型專業人才,現開設環境裝飾藝術設計、產品造型設計兩個專業方向。產品設計專業逐步形成了“技藝相融、能力遞進”的課程體系;以及“藝工結合、產教相融、創新引領”的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可在環境裝飾領域,時尚產品設計領域進行品牌策劃、創新設計、展示設計與推廣等工作;也可以在教育單位和文化傳播單位進行教學研究工作。
美術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較高人文素質及良好的藝術修養的高級人才,要求畢業生具備系統的美術專業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綜合創作、鑒賞、分析研究及理論表達的能力。能夠在教育部門、文化傳播行領域、政府企事業單位或者相關機構從事綜合繪畫創作、美術教育、藝術考古和數字媒體藝術相關方面的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美術史、藝術概論、素描、油畫、傳統繪畫、裝飾繪畫、漆畫、版畫;黑白插畫、手繪插畫、數碼插畫、藝術考察、版畫創作實踐、裝飾課程設計、繪畫創作等。
動畫專業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適應數字時代與信息社會發展,具有較開闊的視野和良好溝通能力的高素質專門人才。設置有影像動畫設計與制作、交互游戲設計兩個專業方向。強調人文、藝術與新媒體的交叉融合,以創作(設計)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創作、設計能力。影像動畫設計方向致力于培養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定格動畫、實驗動畫以及影視動畫后期制作的創作人才;交互游戲設計致力于培養虛擬現實設計、UI設計以及游戲設計人才。力求從新媒體中發掘創意,從新技術中發顯人文,致力于培養掌握尖端新媒體技術的專業藝術人才。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
本專業培養扎實掌握戲劇、影視、舞臺劇等的服裝造型、人物造型、配飾道具設計及制作的綜合能力,具備戲劇影視服裝、配飾與人物造型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掌握一定的時裝設計、成衣設計、配飾設計基礎和制作技能,以及良好的人物造型設計能力及實操技能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不僅能在戲劇影視單位、專業藝術團體、文化演出機構、藝術院校及其他相關部門從事戲劇影視服裝設計、化妝造型設計、配飾道具設計等方面工作,同時還能在服裝與服飾藝術設計、教育、研究、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服裝設計、化妝造型、形象策劃以及服裝生產及管理等工作。符合行業人才需求,適應性強、應用面廣,就業前景樂觀。
2.表演(服裝設計與表演方向)專業
本專業在文化藝術及時尚產業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該專業學生具備時裝表演、服裝設計與品牌推廣、表演活動策劃、形象藝術設計等專業能力,學生畢業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研究工作,也可在影視廣告傳媒機構、服裝品牌公司、企事業單位從事表演、策劃、設計工作。本專業培養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高級人才。主要課程有服裝表演技巧、服裝表演概論、服裝設計原理、服裝結構設計、服飾配件設計、服裝表演編導與組織、形象藝術設計、美容與化妝、形體訓練、舞蹈基礎、服裝表演氛圍設計、中西方服裝史、動靜態造型展示技巧等。
3.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本專業致力培養具有豐富播音主持與配音表演專業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傳媒敏感能力,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能夠適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展需求,解決播音主持、配音表演領域復雜專業問題的播音與主持專業高級人才。本專業設置播音與主持和配音表演兩個專業方向,形成以新媒體為平臺,以聲音形式對傳統文化進行時尚化表現的專業特色。就業前景廣闊,可從事新聞主播、活動主持、宣傳策劃、配音表演、形象塑造等工作,新媒體、廣播電臺電視臺、影視文化傳播公司、航空公司、教育、科研等單位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
4.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既有扎實的影視創作知識技能、良好的藝術素養、又有較強實踐能力,能夠在傳統媒體及新媒體、影視傳媒公司、企事業單位從事策劃、拍攝、編輯、制作以及宣發、運營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專業課程體系涉及新聞傳播、影視藝術、文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針對影視傳媒及新媒體行業需求,培養學生從前期策劃到中期拍攝、后期制作的影像作品全流程動手實操創作能力,具有跨學科、寬基礎、適應性強的特色。與陜西廣播電視臺、西安廣播電視臺、西部網、愛奇藝、喜馬拉雅等多家傳媒及互聯網平臺機構簽有合作協議,聯合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實踐能力。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在線咨詢
微信咨詢
電話咨詢
藝考官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