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龍獻忠在全國流域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討會上致歡迎詞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楊品紅教授在會上作學術報告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9月20日-21日,由我校和湖南恒凱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主辦的“第四屆全國流域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討會”在我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環保企業和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240余人出席了會議。
我校校長龍獻忠在會上致歡迎詞。龍校長首先代表我校黨委、行政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專家和學者出席本次會議,向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將本次大會放在常德并由湖南文理學院承辦表示感謝。同時,龍校長指出,湖南文理學院作為一所綜合性地方院校,始終堅持校企合作,以推動地方產業發展為辦學理念。近年來,先后與常德市人民政府、大湖股份等200多家政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簽訂了產學研用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領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累積創造經濟效益500多億元。龍校長強調,常德地處洞庭湖畔,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深厚的水文化,但也同時面臨著水資源枯竭、水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希望與會專家多多為常德水環境治理提供幫助,來湖南文理學院指導工作。
國際宇航科學院生命科學部院士、法蘭西金棕櫚統帥勛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劉永定研究員作了題為“河湖復合系統的環境生態問題與三水共治”的學術報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秦伯強研究員作了題為“為什么大型淺水富營養湖泊難治理?——以太湖為例”的學術報告。
我校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楊品紅教授做了“海綿城市富營養化水體水產動物治理作用探討”報告。楊教授根據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給參會專家精確展示了每類水產品在生長上所需要的碳氮磷,并通過30年的大水面養殖經驗提出“能效漁業”理論,運用此理論與技術可以使湖泊水體長時間的保持在III類水以上。毛亮博士做了“冬季大通湖沉積物磷形態及其耦合特征”報告 。
會上,來自國內各高校、企事業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污水再生處理新理論與新技術、區域水循環與水環境安全保障、黑臭水體治理等典型行業水處理與回用等研究熱點和新型處理技術,進行了深入熱烈的探討。與會專家表示此次會議意義重大,對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綜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全國流域生態保護與水污染控制研討會”于2012年首次召開,每兩年舉行一次,先后在江蘇南京、寧夏銀川、青海西寧等城市成功舉辦了3屆,已成為我國流域水污染控制與水體生態修復領域最具學術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十九大”報告提出,“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次會議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推進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旨在交流城市黑臭水體、自然污染水體治理的最新進展與成果,探討和統籌解決水污染治理與修復上的理論、技術、工程和管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