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教育部直屬 雙一流
關注:1317人
專業:編導, 播音主持, 美術, 舞蹈, 音樂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天生路2號
9月21日上午, 學校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馬強教授為主持項目首席專家的2017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蜀道文獻整理與研究”(批準號17ZDA190)開題報告會舉行。學校副校長崔延強、重慶市社科聯黨組成員陽奎興副主席、學校出版社社長米加德、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黨政領導以及四川師范大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暨南大學、學校歷史地理研究所、文獻所、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專家和部分博士、碩士研究生共40余人出席了開題報告會。會議由學校社會科學處處長劉義兵主持。
陽奎興副主席對馬強教授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表示祝賀,并提出三點希望:一是項目突出國家水準;二是擔任好研究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三是處理好政治方向與學術取向、立項與結項、成果與效果的關系。最后,陽主席分析了該項目的一些重點和難點,希望課題組迎難而上,多出精品。
崔延強副校長介紹了學校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取得的進步和歷史文化學院 民族學院在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肯定了歷史學科特別是歷史地理學取得的一系列高質量、具有標志性的成果,希望專家們就課題的研究提出寶貴意見,以利于課題組順利完成項目研究任務。
馬強教授從選題釋義與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動態概況、課題總體框架和研究內容、課題的重點難點與創新點、預期研究成果和前期工作成果等六個方面對項目作了詳細匯報。
專家組成員認真聽取了開題匯報后一致認為,項目選題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對于川、陜、甘三省目前正在推行的蜀道“申遺”工程、古代線性文化遺產歷史文獻的整理集成與研究都將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與示范性參照。研究內容較為全面系統,課題論證合理、條理清晰。同時,專家們認為項目完成的難度較大,某些分類與研究進展設計還可進一步斟酌與細化。
專家組還就課題的研究方法以及一些具體的問題,如蜀道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時間維度、空間范圍、研究對象、研究重點以及整理、出版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許多修改思路和建設性意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在發言中對課題立項作了高度評價,還特別表示愿意和馬強教授的項目進行多方面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專家評議階段由四川師范大學段渝教授擔任組長并主持。
馬強教授代表全體課題組成員感謝專家們對課題研究的充分肯定及啟發性建議,表示將進一步深化研究思路和研究計劃,通過課題組成員的通力協作和集體攻關,優質高效地完成課題的研究任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