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雙一流
關注:1841人
專業: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園路105號
延邊大學(Yanbian University)坐落在享有“教育之鄉”美譽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 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部開發重點建設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點支持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民委與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延邊大學始建于1949年,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高校之一。曾隸屬于國務院高教部,1957年劃歸吉林省所屬。1958年8月,延邊大學分立為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工學院。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準,原延邊大學、延邊醫學院、延邊農學院、延邊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吉林藝術學院延邊分院等延邊五所高等院校合并為新的延邊大學;同年10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延邊科技大學(籌)并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延邊大學琿春校區于2017年正式招生。
延邊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了除軍事學之外的12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19個學院,76個本科專業;8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二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3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5個二級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此外,學校還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級學科和12個省級優勢特色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3,019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4,000人,本科生18,605人,專科生414人),繼續教育學生20,740人,以及來自34個國家的留學生481人,構成了多元文化薈萃的大家庭。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推進完全學分制,注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與自主學習,注重中外聯合合作培養的海外學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建立了具有跨文化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學士、碩士、博士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質量綜合改革,建立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能力,研究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建校69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21萬余名具有跨文化素質與能力的各民族高級專門人才,為區域經濟振興、國家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校藝術學院現有音樂學、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表演等5個本科專業;設有音樂學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碩士專業學位(MFA)授權點。學院現有本科生612人,碩士生119人。現有專任教師10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獲博士學位14人、碩士學位66人。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音樂與舞蹈類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吉林省名師2人,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文化部“傳統文化保護貢獻獎”獲得者1人,文化部首批“特聘民間歌手”1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伽倻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學院設有國家教育部批準的“朝鮮民族舞蹈”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一個;吉林省民族音樂人才創新實驗區1個;兩個省級特色專業與兩個省級品牌專業(音樂學、舞蹈學);兩個省級精品課程(“朝鮮民族舞蹈”、“鍵盤-手風琴”);兩個省級教學團隊。《朝鮮民族舞蹈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下的民族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被評為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被評為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學院在國內外各項藝術賽事中成績斐然,在 “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全國CCTV電視舞蹈大賽”、“西部民歌大賽原聲民歌獨唱組比賽”、全國少數民族器樂比賽、全國 “桃李杯”舞蹈大賽等比賽中均獲得殊榮、吉林省第十二屆長白山文藝獎、第四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潔教育系列活動中獲表演藝術類一等獎、韓國首爾國際國樂藝術展演大獎、第三十一屆四月之春國際親善藝術慶典金獎。藝術學院建院五十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了各級藝術類專業人才五千余名,其中,林晶、金永哲、卞英花等已成為國內外頗具名望的高級藝術人才,金美兒、阿里郎組合是當今歌壇涌現的新生力量。
美術學院現設有繪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美術學等6個本科專業。設有美術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專業碩士授權點。學院現有本科生670人、碩士研究生99人。現有專任教師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2人;獲博士學位13人、碩士學位48人。此外,學院還聘有10多位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內外專家學者作為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教育教學成果豐碩,近年來在全國美展、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全國美育成果展評、中國環境藝術設計學年獎、全省美展等權威性藝術賽事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共為國家培養了2千多名各級各類美術專門人才,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
各專業培養目標與主要課程
音樂學 (教育) |
培養目標 |
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學基礎知識、初步對音樂進行理論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中小學、文化館(站)、社會藝術團體,從事教學、輔導等工作的具有民族特色與跨文化素質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
樂理與視唱練耳、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中國民族音樂、外國民族音樂、聲樂、鋼琴、中國樂器演奏、外國樂器演奏、合唱;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
|
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
培養目標 |
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創作能力及音樂理論研究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文化館(站),以及出版和廣播影視等部門,從事音樂創作與研究、編輯等工作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具有濃郁的中國朝鮮族民族音樂創作特色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和跨文化素質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并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 |
主要課程 |
作曲、和聲學、曲式學、復調學、配器法等作曲技術理論、鋼琴、視唱練耳、藝術概論、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 |
|
音樂表演 |
培養目標 |
本專業培養具備音樂表演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文化館(站)等相關部門從事音樂表演、音樂表演輔導和研究工作,培養具有濃郁的中國朝鮮族音樂表演特色及創新精神和跨文化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
主要課程 |
朝鮮民族聲樂、器樂;鍵盤、管樂、弦樂、美聲及視唱練耳;中國音樂史與名作賞析、西方音樂史與名作賞析、和聲基礎、曲式與分析、復調基礎、民族民間音樂、音樂表演理論基礎、音樂美學。 |
|
舞蹈表演
|
培養目標 |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舞蹈表演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專業技能,能在專業文藝表演團體、文化館、中小學從事舞蹈表演、創作、教學和輔導工作的,具有民族藝術特色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跨文化素質的應用型專門藝術人才。 |
主要課程 |
朝鮮民族舞蹈、芭蕾舞、中國民間舞、編舞技法、教學劇目、舞蹈概論、朝鮮民族舞蹈史、現代舞、中外舞蹈史。 |
|
表演
|
培養目標 |
本專業培養具戲劇影視表演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劇團、廣播電視臺等文教企事業單位等承擔相關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多元素質的復合型應用人才。 |
主要課程 |
藝術語言創作基礎、話筒藝術語言創作、舞臺藝術語言創作、表演基礎、角色創作基礎、人物形象創造、節目排演、戲劇概論、中外戲劇史、中外電影發展簡史、中國朝鮮族戲劇史、聲樂基礎、形體基本功。 |
|
繪畫 |
培養目標 |
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繪畫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獨立的藝術創作實踐能力,能夠在文化藝術研究、教育及傳播等部門從事藝術創作、教學以及相關研究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
基礎素描、基礎色彩、藝用解剖學、藝用透視學、藝術概論、美學概論、 中國美術史、外國美術史、工筆人物畫、油畫、山水畫、凸版畫、凹版畫 |
|
視覺傳達設計 |
培養目標 |
培養具有國際設計視野、中國設計文化及地域文化特色、適合于創新時代需求,掌握系統的傳統平面(印刷)媒體和現代數字媒體方面的理論和技能,在專業設計領域、企業、傳播機構、研究單位從事視覺傳播方面的設計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
藝術概論、設計概論、美學概論、消費心理學、大眾傳播學、圖形創意、字體設計、裝飾基礎、印刷材料與工藝、廣告設計、企業形象設計、商業攝影 |
|
環境設計 |
培養目標 |
培養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專業基本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并具有創新的和設計實踐能力,能在藝術環境設計機構從事公共建筑室內設計、居住空間設計、城市環境景觀與社區環境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并具備項目策劃與經營管理能力的跨文化素質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
世界建筑發展史、建筑設計方法學、空間形態研究、室內外效果圖表現技法、人機工程學、制圖、建筑模型制作與工藝、建筑及環境設計調研方法、數字化設計表現技法、中外工藝美術史、設計學、構成、世界住居與居住文化 |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培養目標 |
培養具有較強的設計創造能力和動手制作能力,具有較強的市場設計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掌握服裝企業、服裝市場的基本運作知識以及對時尚潮流進行預測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裝與服飾設計領域與應用研究領域及相關機構從事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
主要課程 |
服裝紙樣設計、服裝縫制工藝、時裝畫技法、韓服結構與工藝、立體裁剪、服裝設計、服飾品設計、服裝材料學、服裝CAD、中國服裝史、西洋服裝史 |
|
產品設計
|
培養目標 |
培養能夠適應科學技術、藝術、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扎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及產品造型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設計實踐能力,能在各類產品和用品的改良與創新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施設計、界面交互設計等行業從事產品研發和設計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
工業設計史、造型基礎、構成、設計學、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模型制作與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產品攝影 |
|
美術學 |
培養目標 |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扎實的美術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美術教育教學規律,了解中外美術教育的發展動態,具有一定的開拓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備中、小學美術教育和教學研究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基礎教育學校和社會教育機構從事美術教育相關的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
主要課程 |
藝術概論、美學概論、中國美術通史、外國美術通史、素描、油畫、中國畫、水彩畫、版畫、中學美術教學設計、教育學原理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