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1148人
專業: 美術, 舞蹈, 音樂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五四西路38號
9月13日上午,俄羅斯冬宮博物館中亞與高加索分館館長盧湃沙博士前來我院,用英語做了一次“一路一帶視野下的中亞文明與戰爭” 為題的學術演講,敦煌研究院毛銘研究員擔任同音翻譯。我院部分教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共計40余人聆聽了講座。
盧湃沙博士在考古學、語言學和博物館學領域有諸多研究,2011年獲得巴黎古文獻與碑銘學院頒發的“葛爾旭曼”獎。在近三個小時的演講中,盧湃沙博士以中亞塔吉克斯坦的俄方考古隊長的視角,展示數十張經典的地圖與考古照片講述,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地處歐亞大陸十字路口的粟特,在長達三千年的文明長河里,從早期的青銅創作文明、希臘化、北亞游牧民族南下、蒙古貴族統治以及后來的伊斯蘭化時期,在自己家鄉生產生活、祭祀慶祝,目睹了亞歷山大的東征、漢帝國張騫出使的豐采、玄奘取經的執著;粟特商隊以堅韌冒險的精神沿著古老絲綢之路走遍歐亞時,也曾獲得過白匈奴、西突厥和大唐帝國的護送;最終粟特文明經歷了阿拉伯與蒙古大軍的刀兵火劫后歸于塵寂,直到二戰以后至今在撒馬爾罕、片治肯特地區古文明的陸續發掘,粟特文明之謎逐漸被世人所認識。
值得我們今人深思的是,粟特人作為一個小國寡民的弱小民族,卻在一波又一波強權的統治下仍然游刃有余地活躍在整條絲綢之路上,并成為最富有財產的民族和充滿活力的民族,且在當今倡導“一帶一路”的時代背景下 ,如何學習粟特民族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
九月涼秋中亞絲路文明之風吹拂,這是一場為我院送來的高水準學術之風、高品位學術盛宴,盧湃沙館長高水平的講解、毛銘博士一流的翻譯,受到在場的師生的欽佩與贊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