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家排好隊,間隔一米的距離”“請戴好口罩,出示您的健康碼和身份證”,2月26日一大早,蘇州工業園區東城郡小區被列為管控區后開始進行第九輪核酸檢測,蘇州大學教師工作部部長林萍、黨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科長王翠華作為管控區“行動支部”成員,在核酸檢測點認真查驗健康碼、核對并錄入身份信息,積極助力小區核酸檢測工作。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蘇州大學迅速響應市委組織部部署,向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發出踴躍投身校內外疫情防控號召,摸排并動員居住在封控區、管控區的130余名黨員加入蘇州市封控區、管控區“行動支部”,他們或發揮專業優勢、或走進一線助力抗疫,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讓黨旗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作為管控區行動支部,尹山湖景花園行動支部迅速組建,多位蘇大老師立即找到組織并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崗位。大家默契配合,線上線下聯動,不僅變身“大白”助力核酸檢測、上門登記居民信息、為隔離居民送物資、協助社區處理各項防疫數據,還通過微信群收集小區各樓棟居民民意、生活困難和醫療等問題,及時對接溝通物業、社區,助力服務保障好管控區居民日常生活。
病毒可在空氣中存活多久、高溫對殺滅病毒是否有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有哪些主要表現……2月23日晚,尹山湖景花園三期行動支部成員、蘇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常杰為居民上了一堂防疫知識普及直播課。“希望發揮自身專業所長為疫情防控助力,通過線上交流幫助大家多了解一些防疫知識,并以互動的方式疏導緩解居民的焦慮情緒。”開課前,常杰老師精心準備了一份問卷調查,就大家感興趣的新冠病毒相關問題做了梳理,課上專業的授課內容和生動的語言表達,大家表示收獲滿滿并紛紛點贊。
“從紅馬甲、到藍精靈、再到‘超級大白’,我工作服裝的變化見證了蘇州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蘇州疫情發生后,原本計劃赴省教育廳工作(掛職)的金螳螂建筑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本科生第二黨支部書記成龍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在迅速熟悉工作流程后立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隨著疫情形勢的嚴峻,2月18日,成龍所在的雙灣花園小區被列為管控區域,防疫工作變得更為艱巨。成龍擔任了清禾社區核酸檢測第五站點負責人,并與張凱麗、祝嘉等多位蘇大老師一起加入“雙灣花園一期行動黨支部”,他統籌協調醫務、物業、安保和居民志愿者等進行了多輪核酸檢測,高效有序開展蘇康碼驗核、信息錄入、入戶檢測、防控宣傳及社區居民安撫等工作,其所在核酸檢測點被評為“黨員示范崗”。
每天忙完,成龍會與其他幾位點位長一起復盤當天的核酸檢測工作,很多時候整理收拾好第二天所需要的防疫物資,常常忙到臨近深夜12點才回家。“雖然每天連續作戰近10小時,腳底板站得疼,嗓子喊得冒煙,但是能為社區工作人員多爭取一些休息時間,能讓左鄰右舍心里多一份安心與踏實,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暖言暖語,感覺很值、很美好,也讓我們更有動力!”成龍說。
“雖然我現在無法去到社區抗疫一線,但仍希望盡我所能為大家做好服務,為蘇州疫情防控出一份力。”在隔離酒店,夏家橋行動支部書記、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院長上官丕亮積極牽頭成立志愿服務小隊,組織開展有關志愿服務工作。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行動支部統籌安排,及時了解被集中隔離居民的實際需求、生活狀況,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疏導,重點關注“老弱病殘幼”等特殊群體,小到幫忙買菜買藥問診,大到處理各項居民緊急需求,事無巨細的妥帖讓居民感到暖心又安心。同時,行動支部積極配合社區及醫務人員認真完成多輪核酸檢測工作,做到“應檢盡檢”,共同構筑起疫情防控一線的堅強“紅色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