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開始前舉行“代表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黨和國家一直牽掛者國家和民族的代表,邊疆少數民族一個不能少,來自麗江市文化館副館長范永貞分享了這些年來邊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發生的變化。
范永貞說,在她參加工作的11年間,見證了麗江市文化館從一個無館設、無業務經費的館發展到如今有1萬平方米,投資規模達1億元,每年有400萬經費的國家一級館。這組數據背后飽含了黨對邊疆和民族地區無限的關心和厚愛,因為有這份厚愛,文化館人做全民藝術普及工作的時候更有信心,麗江市文化館也實現了全年365天免費開放,還辦起了有15個藝術門類的老年大學,此外,文化館一年到頭可以舉辦100多場的群眾文化活動。
“現在我們數字文化館也建起來了,這100多場的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活動的參與面和受益度都大大提高了。就像去年,我們舉辦了新生代青年歌手大賽,在這活動當中,我們市有75萬人次參加了這個活動,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就是我們全市總人口的55%都參與了這個活動,創下了麗江歷史上最好的記錄?!狈队镭懻f。
范永貞還分享了她在工作中的一個非常讓她感動的小事:2012年春節前夕,在去開展文化惠民慰問演出活動的時候,在麗江古城內一個安置孤寡老人的院落里,的一位老奶奶送給她一本1972年出版的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30周年攝影藝術作品選集,奶奶把書交給她說:“小范,你們每年都這么關心我們老人家,給我們表演節目,帶吃的,穿的,噓寒問暖,我心里特別的暖,但是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可以給你,這本書是我老爸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的書,現在我把它交給你,你們是做文化工作的,交給你們,我放心。”
那一分鐘,范永貞知道她接過的不但是一本書,更是一種希望和愛。她想,這種傳遞的愛和希望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嗎?
范永貞認為,這種愛和希望一直是文化工作者堅守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來自邊疆的少數民族代表,她表示一定不辜負重托,和家鄉各民族同胞一起,弘揚好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同心共鑄中國夢的征程上,譜寫出華美的篇章。